南宁日报社旗下媒体:   南宁日报   |   南宁晚报   |   南宁新闻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南宁新闻网倾力打造:   新闻   |    县区     |    社区    |    女性    |    摄友    |   视频   |    便民    |    锋尚   |    食尚   |    尚学   |    寰宇   
2019 年 5 月 20 日 星期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版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第10版:广西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桂林阳朔遇龙河旅游度假区上榜
从祖辈手里传承的桂林味道
高速上小车突起火 消防员及时扑灭
男子采药受伤被困 消防员成功解救
公告
公告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祖辈手里传承的桂林味道
探秘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横山豆腐乳制作工艺
龚克明依照传统工艺制作豆腐乳

豆腐乳、辣椒酱、三花酒被人们称为“桂林三宝”,这是烙在桂林人味蕾深处的记忆。豆腐乳作为“三宝”之一,一直备受桂林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喜爱。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横山村是豆腐乳的发源地,村民制作豆腐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因为大学士陈宏谋把家乡的豆腐乳进贡给乾隆皇帝品尝后被誉为“贡品”,从此横山豆腐乳声名远扬。

17日,横山村,空气中弥漫着豆香,村民们正在忙着制作豆腐乳。在几代制作豆腐乳的村民龚克明家中,打豆浆的机器在隆隆作响,锅炉上的豆浆翻腾着,豆香味让人陶醉。龚克明和家人把早先压制好的一板豆腐抬上桌面,他拿着特制的切刀,来回两次便把一整板的豆腐切成了数十个大小均匀的小豆腐块。

“切刀是专门定制的。”龚克明说,老辈切豆腐都是用一把刀一块板子,要切几十个来回才能把一板豆腐切完,费时又费力。“以前要五六分钟,现在一分钟不到。”龚克明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了打浆机、锅炉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让豆腐乳的制作方便了不少。

一旁,龚克明81岁的母亲邓小龙老人拿着切好的小豆腐块,娴熟地摆放在木框内。“我做了50多年的豆腐乳了。”老人自豪地介绍。邓老太太年轻时就开始做豆腐乳,还跟家人把做好的豆腐乳挑到市里卖,深受市民的喜爱。现在她年纪大了,又把制作豆腐乳的手艺传给了儿子。做了一辈子的豆腐乳,邓老太太依然闲不下来,每天坚持在家里帮儿子做豆腐乳,摆放豆腐块,装瓶……老人家干起活来,一点不比年轻人差。

从祖辈手里接过这个手艺后,龚克明一心想要将豆腐乳做大做强。“我接手10多年了,从开始一年卖一两万瓶,到现在一年卖10万多瓶。”龚克明说,他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准备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引入标准化的生产线加工豆腐乳。

“祖辈传承下来的好东西,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爱上这个味道。”龚克明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据悉,横山豆腐乳制作工艺已被列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300多年的豆腐乳制作,已被列为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重点打造的“一镇一品”产业项目。横山村豆腐乳生产由最初的年产20万瓶发展到现在年产500万瓶,产值2000多万元,已成为横山村的一大支柱产业。一些规模化豆腐乳加工厂吸纳本村就业人口3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20多人,豆腐乳产业已成为横山人脱贫致富的一把“利器”。

据《桂林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

主办:中共南宁市委 承办:南宁日报社 桂ICP备 11003557号-3
新闻热线:0771-5531000 广告热线:0771-5530704
地址:南宁市云景路28号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