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日报社旗下媒体:   南宁日报   |   南宁晚报   |   南宁新闻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南宁新闻网倾力打造:   新闻   |    县区     |    社区    |    女性    |    摄友    |   视频   |    便民    |    锋尚   |    食尚   |    尚学   |    寰宇   
2017 年 4 月 19 日 星期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版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第16版:老友·民生
3上一版  下一版4
 
桂林米粉制作技艺“登堂入市”进课堂
转账后忘拔卡 万余元被冒领
公告
公告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7年4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桂林米粉制作技艺“登堂入市”进课堂
非遗传承人入驻成立工作室,教授“独门绝技”
■本报记者 梁静/文 赖有光/图
桂林米粉卤水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龙付孙现场展示制作正宗桂林米粉

米粉冒热,加入一小勺油、一小勺卤水,放上几片卤肉、锅烧,均匀拌好,就是一碗香气扑鼻的桂林米粉。 “太好吃了!”昨日下午,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操场上,学生们、嘉宾们围站在一起,只为了品一口正宗的桂林米粉。这位煮粉师傅名叫龙付孙,是广西桂林米粉卤水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龙付孙之所以从桂林来到南宁,皆因他要当老师,给学生们传授技艺。当天,龙付孙大师工作室在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挂牌成立。

老师来头不小,竟然是非遗传承人

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烹饪专业颇有名气。平日里,学生们大多是进入到餐饮企业学习,让非遗传承人到学校建工作室,进行授课,这在学校还是第一次。

龙付孙来上课,他要给学生们“备”点见面礼。而这见面礼,就是这一碗热腾腾的桂林米粉。在操场上,龙付孙将一碗碗冒热的米粉捞出。伴随着刀起刀落,锅烧、卤肉备齐。“要先放油,再放卤水,顺序一定不能乱。”龙付孙一边操作一边进行现场教学。

“好吃!香!”食客们纷纷给出了好评。龙付孙介绍,决定桂林米粉味道的关键在于卤水。其卤水由28种香料与药材按一定比例配置,在经过十多个小时熬制、两次发酵过后,食材彼此相融,香味自然散发,并无任何添加剂。

学生边学边练,系统传承广西美食

龙付孙的现场教学,很快勾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在此之后,他前往讲堂为烹饪专业的学生们,开始上第一堂关于“桂林米粉”的课程,内容涉及桂林米粉的技艺传承及创新创业等内容。

据了解,工作室设立后,龙付孙将每月前往学校进行教学。其教学方式除了讲课外,更多的将是技能传授这一方面。对此,龙付孙表示,其技艺从2015年入选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那一刻起,他就肩负着传承的责任。在学校授课期间,其将会将自己的“独门绝技”教授学生,他希望学生能将桂林米粉这一制作工艺不断传承。

学校设工作室,教技艺授创业之道

学校为何想到将非遗文化传承人引入学校,成立专门的工作室?在副校长毛永幸看来,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主要聚居着壮、瑶、苗、侗、彝等十一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依自己的风俗习惯,创造出了多姿多彩、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小吃。这些风味独特的小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也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将非遗传承人引入职校,就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推动广西民族特色小吃的宣传、传承与发展。设立工作室,有利于大师们进行系统的授课。例如在桂林米粉卤水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龙付孙大师身上,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到桂林米粉的制作工艺,还可以从其成长经历、开店历程,了解创业的艰辛。

相关新闻 湖北高校首开“小龙虾”专业

“小龙虾”今年起将走进湖北高校成为正式专业。经湖北省教育厅同意,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自2017年起,面向“潜江龙虾万师千店工程”,开展校企合作办学,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录取,培养普通专科层次的小龙虾产业技能型人才。该校的“小龙虾”专业2017年计划招生150人。招生对象为具有湖北省户籍且年龄在40周岁以内的应往届中职毕业生和往届高中毕业生。

 
 
下一篇4  
 
   
   
   
关闭

主办:中共南宁市委 承办:南宁日报社
新闻热线:0771-5531000 广告热线:0771-5530704
地址:南宁市云景路28号南宁新闻网